拍賣 | 中國嘉德(香港)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2020 秋季拍賣
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

37
巴布羅‧畢加索 (1928-1987)
加泰羅尼亞少女(一九一〇至一九一一年作)

水彩 鉛筆 紙本

35 × 25 cm. 13 7/8 x 9 7/8 in.

款識
Picasso(右上)

出版
1974年,《巴布羅.畢加索1910-1913年作品增補》,第28卷,Cahiers d'Art出版社,巴黎,圖錄第9號,第5頁
1979年,《畢加索的立體主義:1907-1916年作品全集》,Ides et Calendes出版社,納沙泰爾,圖錄第405號,第226頁
1998年,《畢加索立體主義》,Könemann出版社,科隆,圖錄第604號,第222頁
來源
巴黎西蒙(丹尼爾.亨利.康威勒)畫廊
柏林及杜塞爾多夫弗萊翰畫廊,1911年購自上述來源
漢堡市馬克思.里昂.弗萊明舊藏,1929年購自上述來源
紐約雨果.佩爾斯舊藏
1998年11月18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會,拍品編號353
義大利私人藏家購自上述來源
2006年5月4日,紐約蘇富比拍賣會,拍品編號193
現亞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購自上述來源

註:據《畢加索的立體主義:1907-1916年作品全集》,此作為藝術家1910年旅居西班牙卡達克斯或1911年於法國塞雷居住時所作

立體主義的時代先聲
畢加索的繆斯女神

作為現代藝術史上無人出其右的藝術巨擎,畢加索在二十世紀初,與杜尚(Marcel Duchamp)、馬蒂斯(Henri Matisse)一同,推動了造型藝術的浩大革命,他以破格的分析立體派畫法(Analytic Cubism)開啟了前衛肖像畫創作的大門,以顛覆性的語彙催生了立體主義運動,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力,以至在此後的世界藝壇,不計其數的流派均受此深刻洗禮,在繪畫、雕塑、建築與裝飾領域引發了一場「構成主義」的狂潮,並永遠地改變了現代繪畫史的走向。他將「風格」視作畫家最危險的敵人,警惕任何讓人「重蹈覆轍」的圖像表達,他相信「每一次創造都始於破壞」,那些躍動的線條、非凡的色彩,都在他自由的意志下注入生命,在似火的熱情下涅槃重生。

改寫生命與歷史的重要印記

這位徹頭徹尾的革命者出生於西班牙,自小在身為學院派畫家的父親何塞(Don José)指導下習畫。11歲進入考瓜爾答美術學校(Bellas Artes da Guarda),直至從巴塞隆納優甲藝術學院(Barcelona Academy of Art )畢業,在西班牙學習繪畫的5年,畢加索得到繪畫上最好的啟發,直接影響了他早年藍色時期(1900-1904年)的創作風格及貫穿一生的靜物、人物等題材之作。1900年,他遷居巴黎,受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風格影響,雖囊中羞澀,卻興奮於藝術之都的前沿氣息,他訪遍所有的美術館,德加(Edgar Degas)的柔和色調、安格爾(Jean Auguste Dominique Ingres)的細膩高雅深深吸引著他,而與人生第一個摯愛費爾南德(Fernande Olivier)的相遇,為他冰冷的生活注入了溫暖的幸福,走入充滿暖色調的玫瑰時期(1904-1906年)。

1907年,就在是次呈現《加泰羅尼亞少女》(Catalane)創作的前三年,畢加索的創作與人生軌跡,乃至整個現代美術史發生了重大改變,「非洲及大洋洲部落作品展」讓他首次接觸原始藝術,黑人的雕刻和面具讓他頓悟了高更畫作中來自原始藝術形式的真摯情感與精神力量,他結束了甜美的粉紅色彩,開始展現線條粗獷、造型簡練的表達。長期以來,對他影響最大的便是塞尚(Paul Cézanne),同年舉辦的大型「塞尚回顧展」讓藝術界將目光由色彩轉向對「藝術本身的形式美」的探討,更直接影響了畢加索創作出日後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繪畫《亞維農少女》,更在接續幾年中,進一步顛覆筆觸和色彩對於造型的固有認知,掀起了改寫歷史的「立體主義」變革,實現了自我從「破」到「立」的創作轉變。

《加泰羅尼亞少女》便創作於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中,根據《畢加索的立體主義:1907-1916》的作者戴克斯(Pierre Daix)與本德耶(Joan Rosselet)佐證,該作於1910年在西班牙卡達克斯或1911年法國塞雷創作完成,自1909年起,畢加索常在夏季離開喧囂的巴黎,回到他的精神故土西班牙,在幽靜偏遠的小鎮短居,開啟他藝術生涯最為關鍵的解析立體主義時期,並為其創作豐盛的階段,誕生《持曼陀羅琴的少女》、《卡恩維勒爾的肖像畫》等代表作。而《加泰羅尼亞少女》中的模特便正是《彈曼陀羅的少女》中藝術家重要繆斯——費爾南德,該作更為畢加索同期重要的「站立的少女」創作研究關鍵的原型,為其改寫世界美術史的關鍵見證,作品來源清晰,更收錄於藝術家全集及各重要畫冊之中,展現出這位特殊的女子在畢加索生命中留下的重要印記。

構建精神美學的關鍵造型革命

「我從不尋找,我只是發現。」
——畢加索

畢加索的創作不斷以顛覆性的目光審視平凡的物象,他將繪畫視作其生活日記,《加泰羅尼亞少女》便是當中一抹耀眼色彩。作品雖採用了現實主義題材,但畢加索該時期重要的幾何造型結構卻已初見端倪,尤其是他從塞尚對繪畫平面改革提出的多元透視中,發展出一種「同時性視象」的繪畫語言,即將物體多個角度的不同視象,結合在畫中同一物象之中,如此處女子正面的面容、側面的腹部、及背面的臀部,三個不同視角的畫面被合併、重構成一個全新的形體樣式,畢加索利用線條在平面空間中對女孩進行了三維空間中180度的全面勾勒,以早期立體主義中最典型的解構方法,徹底打破了義大利文藝復興之始末五百年來傳統透視法對畫家的侷限,形體的高度精煉強化了現代主義的氣質,並突顯人物由內而發的形貌特點,而同時性視角彌補了長期以來二維創作對物象體積的描寫不足。

同時,主角厚實的形體已經超越此前藝術家所效仿的後印象派形式語言,展現極具力量和律動感的身體輪廓,手與腳的處理雖簡單的呈圓、三角形結構,卻給予觀者一種直接的精純活力,並與抽象化的背景形成一種高度和諧、動靜平衡、超越時空局限的嶄新視覺關係。畢加索藉由此作拉開了立體主義革命的序幕,並在此基礎上以積極探索物象多元的「拆解」方式,奠定了立體主義的核心思想,並成為貫穿其一生不同風格所共見的重要形式基石,而暗藏在結構之下對於原始主義的直覺始終潛藏在他的心中,使其僅僅依靠「形體」傳遞個性、態度甚至人與外界的關係,揭示出具象繪畫無法展露的深奧情感——源自於自然萬物的啟示。

超越時空的自由與熱愛

而在色彩的表達上,《加泰羅尼亞少女》帶有畢加索對其一生的對手暨摯友馬蒂斯同時期創作的《奢侈》、《舞蹈》名作的吸收與轉化,與馬蒂斯濃烈奔放的色彩相較,畢加索在用色上則展現了自我對於女性的柔和、細膩甚至敏感的一面。注視相處六年的愛侶,畢加索以獨創的形式語言將熟稔於心的形體訴諸筆端,他未使用油彩厚重、理性的表達,而是通過水彩的輕薄質地、細線的輕盈走向展現出愛人天真爛漫、在家鄉小徑中如沐春風般之美。費爾南德身上帶花卉紋樣的上衣與髮帶,與手中持有的花束巧妙呼應,在湛藍的長裙與湖水藍的背景映襯下顯得分外溫暖,彷佛融合了春日暖陽和夏季海風,毫無立體主義創作中慣見的人物所帶的距離感,藝術家在靜謐的法國田園中,用發自心底的溫柔目光記錄下這份專屬於他的「個人魅力」。在她的身上,美已經超越了一種觀念或世俗眼光,成為一種衡量自由乃至自我的標準,她如同一位新時代的「自由女神」,拿著勝利的花束向著觀者走來,向掙脫傳統桎梏的人們加冕桂冠;沒有標準化的古典面容,亦無過分引人遐想的身姿,她以一種「原始」的力量激發著人們對於「真我」的嚮往,正是這種精神的價值和力量,在這一時期擊敗了任何以寫實、色彩或形式取勝的主流創作,在平凡無常的生活裡凝聚起擎天撼地的精神力量,在風雲突變的歐洲藝壇中投射出一道時代強光,以個人之力,撼動了世界之心。

估價 :
HKD: 1,300,000 – 2,000,000
USD: 167,700 – 258,100

成交價:
HKD: 1,534,000

上一件 拍品 37 下一件

免責聲明

本網頁所載的所有資料只供參考之用, 本公司將會隨時更改, 不作另行通知, 
除港元以外所有以其他貨幣顯示之估價及拍賣結果僅供參考。
雖然本公司已盡力確保資料準確性, 但不保證該等資料準確無誤,
並不會對任何錯誤或遺漏承擔責任。

Wechat QR Code

請使用Wechat中的「掃一掃」功能
去掃瞄此QRcode